河清:《舌尖》里竟也能挑出政治骨头

2014年05月09日07:20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河 清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收视率比第一季还要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么一部表现中华美食的纪录片,却被部分境外媒体指责为包含“政治宣传”和“统战”的内容。

  先是《华尔街日报》批评《舌尖2》是爱国主义宣传而非美食纪录片,“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甚至“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因为该片拍摄了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港台地区的美食。继而有香港媒体也跟着批评《舌尖2》,称“该片可能代表中国政治宣传的新思路”,是一场“舌尖上的统战”云云。

  从《舌尖》里竟能挑出政治骨头,这些人可谓煞费苦心。如此将日常生活的场景政治化,把一部美食纪录片推到“政治宣传”的高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出的是一根政治过敏的神经。

  对这样的指责其实不值一驳。如果按照这种逻辑,美国人满世界推销可口可乐,满世界开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否也是一种文化政治呢?推广这样明显带有美国大众文化标记的饮食,与一部中国纪录片比起来,是否更是一种“舌尖统战”呢?

  无独有偶,出生在北京,目前定居美国的华裔美籍女作家沈睿也从《舌尖2》里看出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她在其个人博客里说道:“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忍不住想:Nationalism(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真是个坏东西,连人们的舌头都被熏成或污染成有这种味道的了!”这位作家大概与国内不少文化知识“精英”一样,背负深深的文化自卑感和民族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与一种政治意识相混合之时,常常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热爱西方、贬毁中国的倾向。

  央视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美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拍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客观上的确会让中国观众对自己的祖国多一份喜爱,或多或少会增加一点对文化中国的向心力。而针对《舌尖》无论是“统战说”还是“民族主义说”的指责,其要点都在于有一些人害怕中国人凝聚起来,他们希望看到中国人一盘散沙,对任何可能会增加中国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事务,都十分警惕,并加以妖魔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加上现代文化的蓬勃复兴,类似《舌尖》这样的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那么,那些敏感的人将活得越来越累。▲(作者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死磕派”律师不可政治上自我高估
  • 钱江晚报:复旦学子求情为何触犯众怒
  • 环球时报:复旦学子有权表达对“死立决”的态度
  • 环球时报:遭遇策反,这种事离普通人有多远
  • 新京报:十几个城管围着十几平方米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