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于国人而言,不仅是栖身之所,更近乎于一个信念。无家之人便如无根飘萍,而一旦有了家,也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本。灾后幸存的人们,唯有依靠着家园的重生,才能暂时埋下伤痛,真正得到新生。昨天,今天,明天,环环相扣,无数个平凡人的梦在巨震过后的家园中升腾;伤痛,顽强,憧憬,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精神画卷。[发表评论]

家园重生:一年后,他们这样生活

震中映秀显现生机

镇上,绝大部分的废墟已经被推平,只有漩口中学几栋倒塌的教学楼还立在一片板房中间。但生活并未就此止步,来自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复生力量开始让这里显现生机。一年的时间,或许最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灾区生活复苏的力量。映秀人在板房区里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忙与嘈杂,饭馆、旅店、茶楼、台球,一个个红牌牌竖立在一片蓝色小房顶上,显得分外温暖。详细>>

板房区的城镇生活

·板房区的城镇生活

历经近一年的建设,擂鼓镇胜利村板房区已经俨然是一处功能齐备的新兴乡镇。路边的电线杆上打出了“清油火锅”的招牌;电线杆下,有人在板房里开起了茶园;一处3层的水泥小楼,楼顶用闪烁的彩色灯泡拼出“KTV”。进入板房区的大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小摊。再仔细找找,你还能发现两家网吧,丝绒沙发、液晶宽屏,穿波鞋、运动衫的少年和烟熏妆的少女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丝毫不理会屏幕之外的世界。详细>>

萝卜寨里春暖花开

·萝卜寨里春暖花开

汶川县城不远的高山上,便是曾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的羌寨——萝卜寨,然而,一片黄泥和木条混杂的废墟无声地记录着“5-12”大地震带给这里的毁灭性打击。如今,在离旧寨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依然是黄泥墙面,屋角配有羌寨特有的石碉楼装饰,窗户和门框上镶着图腾图案,和曾经的房屋最大的不同是,黄泥里面裹着的钢筋水泥结构可以抵抗8级地震。详细>>

随歌起舞暂别悲伤

大祭司释比晃动手中的羊皮鼓,开始吟唱,身后,群众开始随着吟唱进入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他们用手臂围成一个大圈,变换各种舞步和队形,昼夜不歇。 对32岁的付明会来说,这样的生活是从去年8月的某一天开始的。饱受苦难的人们从简陋的板房里走出来,重新聚在几遭毁灭性破坏的广场上,伴随着羌族舞曲,迈开那熟悉的舞步。详细>>

地震没能改变爱美之心

·地震没能改变爱美之心

北川中学的魏永翠爱美已经出了名。当大家都还在余震中惊魂不定的时候,魏老师已经穿着高跟鞋、涂着口红,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其他老师和同学面前了。“该穿就穿,我就是爱漂亮,不然生活好没意思嘛。”震后一年,魏老师将自己一半的收入都花在了衣服上,但她对自己这一点满不在乎。当她对着自己的老公、高三班主任罗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是理直气壮。详细>>

守望废墟出售记忆

生活仍在继续,不待伤痛平复,谋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当务之急。北川老城封锁线外摆起了一排排货摊,出售的多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北川城旧貌、温家宝总理慰问灾区群众的照片售价5元,大地震光盘15元,画册45元。小商贩何先通为游客讲述地震前美丽的村庄,把洗印出的震前震后照片,作为纪念物出售给游客。他说希望游客明白,我们都有美好家园,应该好好生活。详细>>

·独臂老人重建机械厂

年近六旬的朱世寿原本是一家机械厂老板,地震过后,工厂化为废墟,他的左手也只剩一截空空的袖管。在地震过后的一个星期,浑身缠着绷带的朱世寿逼迫司机将自己背出医院,回到工厂的那一堆废墟前,就地指挥抢救设备,开始重建。如今,朱世寿的机械厂每月能盈利10来万,能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13个新招聘的大学生。详细>>

心灵家园:活下去,就是最好的告慰

他们带着伤痛,仍要生活

他们从废墟中挣扎爬出,却发现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园、亲人,没有了房子,没有了生计。每想忘记那惨痛的一幕,不忍记得,却难以忘却。失去妻子的丈夫要赚钱养家糊口,还得收敛起一点脾气,学着温柔地关心年幼的儿女;失去丈夫的妻子,要让自己变得比男人更加努力,才能维护着破碎的家不会再次垮塌。生者每天忙碌,努力地向他人展现着坚强的笑容,把它当成一种责任,因为活下去,才是逝者最好的告慰。详细>>

·灾区民众需要永久式心理救援

大年三十夜,北川曲山镇永兴板房区一男子自杀被救;在此后的大年初四,擂鼓镇板房区刚刚过完40岁生日的王雪梅上吊身亡。灾区民众的心理健康一再引发关注。然而,在灾区,心理专家来来往往,他们的方案变幻莫测。一个心理专家上午告诉一个灾民要打开心扉,想哭就哭,下午又来一个专家,告诉他要忍住悲痛,挺过难关。他到底该听谁的呢详细>>

冯翔与儿子的合影

清明节后不久,33岁的北川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缢身亡,在此前的半年,正当壮年的北川农办主任也选择了死亡。两人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同样在地震中失去独子,同样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他们是震后北川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在媒体眼里是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在领导眼里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骨干,在群众眼里,是国家干部。而事实上,他们同样是在这场大地震中与别人并无分别的灾民。详细>>

·干部也是人,也是受灾民众
地震之后,北川干部圈里相继发生“大事”。一是原片口乡党委书记母贤武被免职。这位地震中失去妻子的乡一把手未经县领导批准,去医院照顾重伤的儿子,因此成为北川震后第一例被免职干部;二是一名地震后由乡长提拔为党委书记的干部,因承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辞职;此外,北川社保局一位女职工,地震中失去丈夫和孩子,放弃干部身份不辞而别,离开伤心之地。而在农办主任董玉飞死后整一周,北川恢复了双休日和震前上下班时间。详细>>

汶川大地震灾区出现家庭重组高潮

家园的重建,不仅是房子的重建,更重要的是家庭的重建,精神的重建。北川县震后至去年底注册的新人共614对,而整个阿坝州的数据则是3000多对。越来越多破碎的家庭开始重组,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几乎每一对夫妻都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在重建家庭的温暖与憧憬中,他们重新燃起了那几因悲痛而熄灭的生的火焰。而那些破碎的家庭再次完整,便撑起了整个灾区新生的希望。详细>>

·重组婚姻重拾家园的美好
4月26日,北川重建一新的吉娜羌寨,重组家庭举行集体婚礼,20个新家庭走过红地毯,踏上同心桥,新人们甜蜜地亲吻拥抱。震后的北川,更多的重组婚姻,是一场没有婚礼、来不及恋爱,甚至连酒席都只能用泡菜来充当的疗伤之旅。即便如此,这样的结合对于灾区人民来说,仍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北川人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延续生活的希望,重拾家园的美好。详细>>

回访灾区见证重生

重生之寻找平和

重生之寻找平和

探访背妻男吴加芳震后一年的生活
重生之寻找慈悲

重生之寻找慈悲

四川罗汉寺为救地震孕妇破清规 破“戒荤腥”
 重生之寻找希望

重生之寻找希望

村民震后谋生之路:守望废墟出售记忆
 重生之寻找平衡

重生之寻找平衡

林浩父亲“经纪”儿子未来
 重生之寻找安宁

重生之寻找安宁

探访北川自杀官员董玉飞之妻:煎熬中坚强生活
重生之寻找稳定

重生之寻找稳定

四川地震孤儿姐妹不愿分离 渴望有稳定家庭
重生之寻找顽强

重生之寻找顽强

富翁地震后从零开始 在工厂打工养活儿女
 重生之寻找责任

重生之寻找责任

四川官员讲述救灾经历:因7条裤子被控私分物资
重生之寻找支柱

重生之寻找支柱

地震致残女子面临离婚 回忆获救时刻作生活动力
 重生之寻找真实

重生之寻找真实

给灾区婴儿喂奶女警:我不像外界想象那样

寻找地震留下的精神家园

达观坚毅的川人精神

历史上,四川为我们留下了那些豪气冲天的诗句,同时这里又有少见的安闲、享乐的世风。出自蜀地的苏东坡深知“蜀人衣食常苦艰”,但并不妨碍“蜀人游乐不知还”。地震一年之后,我们重新观察震区的四川人,在苦痛、艰辛与煎熬之下,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使四川重新屹立。有着青城山与都江堰的四川是独特的,发现独特的四川——一个历史上以“湖广填四川”为基础的四川精神,实则也是我们认识四川乃至中国的开始。详细>>

地震留下的精神力量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地震的补偿,就是给国家、民族赋予前行的新的精神和力量。2008这个拐点之年,奥运之盛,因汶川地震、三聚氰胺和金融危机而转,中国被推向另一个运程,调整反思阶段这个民族更需要新的力量。我们相信,汶川式启示,绝非末世降临的凶兆,而是新纪元的预言。大地震是试金石,试出了人心,试出了人性,试出了一个新世代,试出这个民族每个人向好的可能性。详细>>

独家策划

心愿
唯有相信不放弃,就还有希望;相信爱,心愿就能达成。未来正如这劫后余生的春天,正如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正如绽放枝头的梨白桃红;废墟中,板房旁,随处可见,生命强大,无法阻挡。详细>>

登录: 密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