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 何俊昌拍摄 云南宣威用废矿水开展春耕

    新华社 何俊昌拍摄 云南宣威用废矿水开展春耕
    龙潭镇陶家村村民在育苗地里做田间管理
  • 华商报 张宏伟拍摄 村民赶车到15里外地区取水

    华商报 张宏伟拍摄 村民赶车到15里外地区取水
    村民赶车到15里外地区取水
  • 羊城晚报 邓勃拍摄 旱区的马毛发干枯

    羊城晚报 邓勃拍摄 旱区的马毛发干枯
    马啃着地上的干草,它的毛也因干旱缺食而变得干枯
  • 江南都市报 西南旱区高清图集

    江南都市报 西南旱区高清图集
    江南都市报记者深入旱区,为新浪网友带来独家图片故事。
央视评论员 王志安 部分地区可考虑人口迁移
央视评论员 王志安 部分地区可考虑人口迁移

王志安觉得此次旱灾的确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要深刻思考人和环境究竟应该如何和谐发展。[详细]

中央电视台 郑丽 石林县38个水塘已经干枯
中央电视台 郑丽 石林县38个水塘已经干枯

由于云南的土壤是属于红壤,它的含水性比较差,尤其石林那个地方的地质特点,水进去之后就几乎完全渗透掉了。[详细]

广州日报 王飞 漓江水位只有往年一半
广州日报 王飞 漓江水位只有往年一半

“桂林山水甲天下”,构成这种风景的一半是水,一半是山。现在因为遭遇大旱,没有了水的依伴,只剩下了山。[详细]

中国日报 郭安菲 老人称90年未见如此大旱
中国日报 郭安菲 老人称90年未见如此大旱

当地一位90多岁老人告诉记者“在她有生的90多年里,还从来没有见到如此干旱过。”[详细]

大众网 贫困学生担心家中绝收影响上学
大众网 贫困学生担心家中绝收影响上学

在云南当地的小学一般是两三个村统一上一个小学,因为路途遥远,平均每个孩子上学都要走3、4个小时的山路,所以大多孩子都是住校,一周回一次家。[详细]

扶贫基金会 何蕾 村民家中存粮仅能维持一到两个月
扶贫基金会 何蕾 村民家中存粮仅能维持一到两个月

因为旱情,以玉米为主要种植物的三亩田地,也就能打出一亩地的收成。[详细]

央视评论员 王志安 要高度重视旱灾引发次生灾害
央视评论员 王志安 要高度重视旱灾引发次生灾害

新浪特约观察员、央视评论员王志安由楚雄来到曲靖,在观察到旱灾的同时,也观察到了由旱灾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应该引起重视。[详细]

华商报 刘海宏 旱区村民一盆水要用四遍
华商报 刘海宏 旱区村民一盆水要用四遍

当地人介绍说,目前从河里运回的水都是用过很多遍才被倒掉的。先洗菜,洗脸,洗脚,再喂牲口。[详细]

中央电视台 康辉 贵州近日降雨无法缓解旱情
中央电视台 康辉 贵州近日降雨无法缓解旱情

前两天贵州的东部和北部地区都下了雨。在局部地区稍微缓解了一些旱情。不过,在雨后查看地面就会发现,地面全是干的[详细]

贵州商报 刘坤伦 油菜只开花不结籽
贵州商报 刘坤伦 油菜只开花不结籽

在美丽的油菜花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干旱,油菜只开花,不结籽,也就是没有收获。[详细]

扶贫基金会 何蕾 寄宿生一周才能吃一次青菜和肉
扶贫基金会 何蕾 寄宿生一周才能吃一次青菜和肉

由于近期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现在,学生每天能吃到的菜就是豆芽、洋芋、豆腐之类价格相对便宜的菜详细]

中国日报 郭安菲 橡胶树发病导致村民收入锐减
中国日报 郭安菲 橡胶树发病导致村民收入锐减

位于西双版州的云南景洪市基诺乡巴飘村,村中近80%农民依靠种植橡胶生活。沿途是大片原始森林和橡胶林,然而路两旁的树叶已经发黄[详细]

旱情纪实

他们在现场

央视 康辉

央视 康辉

Chinadaily郭安菲

Chinadaily郭安菲

扶贫基金会 秦伟

扶贫基金会 秦伟

央视 郑丽

央视 郑丽

扶贫基金会 何蕾

扶贫基金会 何蕾

贵州商报刘坤伦

贵州商报刘坤伦

齐鲁晚报郭建政

齐鲁晚报郭建政

合作媒体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