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岚:管理停车要堵更要疏

2013年11月07日14:28  法制晚报

  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39.8万辆,正式停车位却只有约276万个,这其中的缺口可想而知。而且,这样的“供需矛盾”恐怕不是日趋缓和的状态,而是在不断加剧。据报道,明年起小汽车摇号指标缩减9万个,变为15万个;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表示通过改造以及夜间错时停车,明年最多增加停车位1.5万个左右——机动车增加15万辆,停车位最多增加1.5万个,这笔账显然令人有点儿担心。

  当然,摇号指标覆盖的是全市范围,不排除一些市民摇上号买了车之后开回远郊区县,不在城里“抢车位”。但即便如此,车位紧张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上个月首都之窗的一项网上调查就显示,在居住区没有停车位的有车族占了65.5%,这些有车没位的车主有33.3%选择随意停车,18.6%选择停到空地上,13%停到小区外,7.3%经常占道停车。

  占道停车要罚款,私装地锁要罚款加上强拆,这些措施可以改变“违法占便宜、守规矩吃亏”的状况,使得道路更通畅、车位更公平有效地使用,但却解决不了有车没地儿停的根本问题。汽车不是自行车,不可能扛回去放在自家客厅,真要解决乱停车、安地锁抢车位的问题,“疏”这个字理应更受关注。

  以前,笔者去协和医院的时候总是被停车难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车位有限,想进医院的车辆往往会在附近的道路上排起长龙,影响着交通,但是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协和医院这种地方车位紧张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协和医院新门诊楼和下面地库的立体车位启用后,患者却发现即便是在就医的高峰时段,也可以随到随停车。

  如果有正式车位,收费规范而且价格不太贵,那么即便没有罚款、强拆之类的举措,乱停车、乱装地锁的情况也必然会大为减少。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停车问题,还需要下更大的力度去挖掘潜力,加快立体车位、立体停车楼的建设。

  对现有停车位进行改造、建设更多的立体车位需要资金,这笔钱从哪里来?《华夏时报》曾报道说,本市每年停车收费保守估计大约百亿,但是私家车缴纳的停车费绝大部分流进了企业和个人的口袋,而非进了国库……

  如果这些停车费可以拿出来建设更多价格合理、管理规范的停车楼、立体车位、地下车库,停车难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大大缓解?当然,要让停车费“取之于车、用之于车”,或许还需要一个《机动车停车费管理办法》。

  如果大家把车开出去之后,总是担心回来了没地儿停,就会产生安装地锁的“冲动”。即便相关部门真的协调好物业、开发商、居委会把地锁拆了,但只要这种“冲动”依然存在,抢车位的“游戏”就很难停下来。比如在我们小区,就有人把汽车开出来之后在车位上锁一辆三轮车,或者搭好晾衣架晒几床被子。

  本报评论员 庞岚

(原标题:管理停车要堵更要疏)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重视但无需放大太原爆炸案的意义
  • 重庆晨报:不应捧杀孙杨,也不必棒杀孙杨
  • 扬子晚报:众乘客成“看客”,根子在哪里?
  • 环球时报:中国社会莫为日本民族主义伴舞
  • 人民日报:心中有群众,反“四风”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