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欣
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我说了,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11月4日,新京报)
湘西老人不识习近平,问“怎么称呼您”。这条新闻,乍一看有点好笑,可是仔细想想,这位老人确实没受到当地干部的“临时培训”,习近平确实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特困户。在施齐文家,习近平看到了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了米仓盖子,还走进猪圈看了看老人养的两头猪。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也难怪老人“不认识”总书记。
重视调查研究、大兴调研之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成为“好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调查研究的精髓——实事求是。没有安排、没有“排练”,这样的调研最能走进群众的生活,最能贴近百姓的心窝。
而有些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时候,习惯于按照当地干部安排的路线走,就像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只有政绩的风景线,却没有民间疾苦的“萧萧竹”,想看的看不到,看到的不真实,这是调研的大忌。
没有“临时收拾”的地方最真实。在颠簸的湘西小道上,习总书记叩开柴扉,与村民促膝交谈,看到了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这样的一个行程,勾勒出一条典型的“调研路线图”,成为领导干部调研的一面镜子。
没有“临时收拾”的调研最有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题、矛盾、怨言等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问题,深入基层,最怕摸不透实情。去哪里,看什么,怎么看,效果会大不一样。“不要临时收拾”的调研要成为常态。
“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应该成为干部调研的座右铭,只要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作风,就一定能践行好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做一份高分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