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骆家辉的背影,余韵悠长

2013年11月21日04:39  南方都市报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昨天发表声明,称将于明年初辞职,对于在中国履职的这段经历,骆家辉评价甚高,认为是他一生的荣耀。

  大部分人对骆家辉的印象,都源自他的华裔背景。媒体评论其上演现实版的美国梦,但可能是出于本职工作的考虑,他自始至终都强调自己代表美国,上任伊始便表态称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如同“国与国之间没有朋友”这句政治格言,起码在外界看来,骆家辉的华裔背景并不意味着他只是带着友谊而来。早在2011年3月赴任途中,他和家人轻车简从出现在机场,这一亲民姿态一度成为舆论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中,骆家辉在不同的场合推销他的美国价值观,他似乎有意针锋相对,经常说一些大洋彼岸的政治常识与经验,敏锐的人们不会将这背后的动机简单解读为“希望中国融入世界”,尽管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骆家辉无疑是一个小清新式的政治家,他的华裔背景注定要带给国人以“熟悉的陌生人”的印象,因此不难理解,他提出的问题乃至不经意间对中国社会发出的批评,都容易被拿出来讨论。

  例如2011年达沃斯论坛期间,他解释自己坐经济舱并非因为“美国欠中国钱”,而是因为:在美国,作为政府官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飞机时坐经济舱;又如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一则“骆家辉参加博鳌住不起五星级会场套房”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骆家辉随行人员的解释是“酒店提供的价格是美国政府差旅财务规定的3倍,大使不能住。”

  骆家辉的“清廉”表现一再被传播、被放大,有评论认为他的诸多亲民表现都有一定的表演成分,但大凡对中国社会“三公”消费有切身体会的人,面对这样的消息恐怕都难以释怀,这不是简单地因为被政客的“谎言”所蒙蔽,“三公”消费的弊端,腐败现象的隐忧,国人艳羡与自嘲的心态还与现实的缺陷有关。

  作为一个政客,骆家辉上述行为及言论在中国毁誉参半。然而,他是政客,同时也是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如果承认骆家辉的“清廉”姿态是现代政府雇员应然的状态,那么,在当下中国的舆论生态中,有必要正视现象背后的共识,就此而言,骆家辉只是一个犀利的观察者和问题提出者。

  很多美国驻华大使都被外界披上“中国通”的名号,他们在任期内的很多发言也裹挟了对中国社会的独特观感,因此往往发人深省。历史上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判断至今颇具参考价值,《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性格》一类的著作仍然作为国人自我认知的重要参考工具,同样,骆家辉作为一个“以中国传统为荣的华裔美国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伴随着“骆家辉现象”的讨论直至成为舆论焦点,这或许也是他对中国社会的特别意义。

(原标题:[短评]骆家辉的背影,余韵悠长)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中国堪称“世界改革大师”
  • 海外网:“两孩养不起”是畸形教育的借口
  • 乔磊:“骆家辉同志”出任驻华大使都干了些啥?
  • 扬子晚报:为什么无人愿去机关借厕?
  • 钱江晚报:李某某案中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