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物到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许多问题至今仍未有效解决:转化经营机制、合资、上市一度被称为搞活国企的灵丹妙药,但实践证明,没有产权基础的改革终究是沙滩大厦...[详细]
今天,地方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而这个不分的背后,是政府无所不包的权力。凡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生出的事务,出现的问题,都顺理成章地转变成为政府该做的事...[详细]
快速的经济增长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人类发展差距仍在扩大。根据《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7/08》的相关数据,上海和北京的人类发展态势堪比欧洲的塞浦路斯,而贵州等西部地区则相当于非洲的纳米比亚。这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分工还没能解决。[详细]
经济发展模式完成转变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内部GDP在投资和消费结构上失衡,外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双顺差…… 这些问题最深层的根源在于增长模式的缺陷,出路就在于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详细] |
参与新国际货币体系构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从美国获得的贸易顺差反过来投到美国资本市场,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构成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也预示着多元化世界的出现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中国加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构建过程,就显得非常必要。[详细] |
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解决之道,即是通过深化改革,革除那些源源不断形成“机会不公”和“过程不公”的体制机制弊病。机会公平,也即起点公平,将极大减少不合理收入差距。[详细]
通过公共财政所能实现的适时适度的公平分配和消费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最大关键,所以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主要职责实际已经转向了发展和实行公共财政制度。[详细]
30年改革开放,我们把政治人变为经济人,人人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关注投资创造社会财富。眼前,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所有一切都应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真正使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和谐人。[详细]
理想的模式是,建立一种让弱势群体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体制和机制,使弱势群体能够与政府或其所属的相关机构直接沟通和交流。[详细]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中共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使用这种提法。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中国人口众多,若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国力的增强,但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在综合国力提高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提高,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详细]
根据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国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信息技术,在战略能源、海洋等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和生物、材料、纳米等高技术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在既涉及产业竞争力又涉及国家安全的航天、激光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加速形成技术创新能力,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详细]
用五十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的国家行列。到20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全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7.8年提升到14年以上;届时,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的人口安全、食物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公共健康安全、生态环境的安全。[详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叫没有政策比有政策好。市场的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对农民的创造、民间的创造的认可或者推进。
30年前,政策层面的宽松激发了民间的创造性,造就了改革的春天;而在下一个30年,我们仍然需要政策上继续松绑,真正形成大社会、小政府,以充分发挥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创造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