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封面特稿:2006站在起点的世界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8:59 中国新闻周刊

  ★ 文/李径宇

  窗外有烟花绽放,夜空被刹时照亮。这是北京的夜晚,久违的火树银花,随着解禁令,又回到城市的千门万户

  忽然过年,忽然,我们竟有闲暇围炉絮语。对于四处奔忙的人们,温暖总是来得突然

  其实没有什么与往年不同,除了你我的年龄。没有什么与过去不同,除了对历史的态度。在今天,当我们忽然回头,看着从历史的山路上蜿蜒而来的往事旧人,不由得感慨万端。旧人或许光荣,往事或许委屈,往事和旧人影响了后人的方向,但匆匆赶路的后来者,却总是没时间追忆似水流年。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人应有温习之心:从过去汲取力量,让过去告诉未来。

  今天,从近现代的茫茫史海中,检视那些简练的人和事的记载时,当我们看着曾经璀璨曾经曲折曾经轰动曾经倾国倾城的人和事被冷冰冰的数行文字加以描述的时候,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

  于是,我们试图,以2006年为追溯点,以人和事的影响力为经,以每个10年为纬,回溯历史。显然,这些经纬的交汇点总会是挂一漏万的。但我们希望,拨开历史迷雾,看到自己的来路,重新了解有什么样的力量影响了我们的社会。

  回忆是需要时间成本的,在一个万事讲究成本的时代,我们希望借春节休假之际,制造一个回忆的契机。

  很早以前,著名作家吕布耶尔说,“人类用了好几个世纪的时间,不过是回归古人的理想和所有简单而自然的东西。”

  我们不能跟历史怄气,我们不能与自己作对。惟有宽恕,才有微笑。惟有宽恕,才有力量。惟有宽恕,才能前行……

  让我们一起前行。一起关照世态和人情的变迁,一起面对历史的承诺与现实间的落差,一起承担我们成长的后果以及责任。我们会相互体恤,甚至惺惺相惜。在这样的年月,让我们倾盖如故。

  走出历史的回忆,在这个农历狗年开始的时候,请让我们目送你重新启程的背影:你也许铿锵有力,也许步履蹒跚,也许目光坚定,也许左右为难,也许与人相随,也许独步天涯……但对于所有的后来者,你同样行走在历史中。

  此刻,让我们用泰戈尔的诗句为你祝福: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你已经飞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中国新闻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网络转载,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这是一个转折点:戈尔巴乔夫与里根两次会晤

  两大阵营的首脑在铁幕背景下的首次示好,意味着世界冷战格局开始出现变化,并对之后的全球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全文

  中国文字的“秋收”革命

  这场文字革命,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有功也有过全文

  日本现代民主政治的起点

  诏书之后,日本皇民不再是皇民,更不再有皇军全文

  110为公民提供第三种安全感

  110为公民提供了除亲戚和邻居外的第三种安全感全文

  妇女参政的特殊突破口

  “战斗的参政派”在女权主义的历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一群人全文

  充满想象力的凯恩斯主义

  这本为二战之后主流宏观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的著作,现在看来,直觉大于逻辑全文

  短暂的“达达”昌盛的“主义”

  达达主义产生于混乱,又创造了混乱全文

  避孕药带来的“新世界”

  避孕药的发明,甚至被当作可以和原子弹、晶体管、计算机等相提并论的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全文

  提前一个小时的生活

  随着能源危机问题进一步显现,有人开始讨论是否重新实行夏时制全文

  “双百方针”: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双百”方针提出50年了,但很少有人真正领悟其中的要义全文

  一无所有——行进中的史诗

  从《一无所有》,崔健开始了,中国摇滚开始了,原创的流行音乐开始了,它的背景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开始了全文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决定所有改革的成败

  邓小平“党政分开”的言论发表后,当时的社会“风气为之一振”,而改革徘徊不前的阴翳也随之一扫而空全文

  钱穆的最后一课

  对自身的文化怀有应有的敬意,“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之希望”全文

  亚特兰大爆炸案:奥运蒙上阴影

  首要任务变安保,使得奥运会少了一些生趣全文

  刘海粟事件:人体模特引发社会话题

  80年前,中国美术院校出现人体模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全文

  张伯伦:NBA最伟大的传奇

  一个改变篮球玩法的人,一个为篮球改变自己的人全文

  破产:从尊严挣扎到市场考验

  第一次出现企业宣布破产20年后,《破产法》亟待修订全文

  未完成的立宪预备

  那次没有完成的立宪预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全文

  知识分子的非正常告别

  但愿那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不再以悲惨的方式离去全文

  被冷冻食品改变的生活

  “伯德赛”这个名字成了一个家庭用语,许多现代人的生活因他而改变全文

  “偏激”鲁迅的遗世孤独

  鲁迅对国民性的犀利追问,在目前看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文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全文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