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香港“八达通”卡神通广大红遍香江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5 10:27 世界新闻报 |
本报驻香港记者 张 晖 到过香港的人们都对“八达通”卡不陌生,如果你是一位经常赴港澳“自由行”的旅客,或许在你的钱包里就有一张卡,以备下次旅游再用。在香港,“八达通”卡不仅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它还可以在许多地方大显身手! 小卡片红遍香江 说起来,如信用卡一样大小厚薄的“八达通”卡的外表很普通,可你真的不要小看了它,就是这么一张小卡片,却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它内置有高科技芯片,可以进行无接触交易。 1997年8月,香港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营商企业——香港八达通有限公司推出它时,是为了解决香港市民苦于需要准备太多的零钱乘坐交通工具的问题。充值后的“八达通”卡仅仅被当作一张电子车票,使用者只需将它在收费器上轻轻一拍,所需车费就会自动扣除,同时显示出卡内余额。 但是,“八达通”卡很快赢得了香港消费者的青睐,短短的3个月内就有300万张卡进入流通,并很快普及到香港地铁、大巴、小巴、电车和轮渡等各种交通工具上。刚开始使用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它的灵敏性,每次都要把它从钱包里拿出来,贴在收费装置上,听到“嘟”的一声才放心。不久,女士们发现,只需把它放在坤包里,即使隔着许多层,一样可以轻松使用,省却了掏来掏去的麻烦,而优雅女士使用“八达通”卡的丰姿也一度成为报章上的图片。 内地游客也“追捧” “八达通”卡的方便,特别是解决了人们不爱带零钱的麻烦,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很快就扩展到香港的零售领域。现在,香港已有近300个商家的几千个零售点使用“八达通”卡,快餐店,便利店、自动销售机、健身休闲场所、超市、甚至卡拉OK厅都可以听到人们使用它的“嘟嘟”声。 在这些地方,花费都是在几元到百元之间,轻轻一贴,恼人的零钱不见了,付费与收费都省时省力,因此,“八达通”卡不仅成为年轻人,也成为家庭主妇的最爱。最终,一向传统保守的香港街市,也不得不对它低头。去年下半年,第一个使用“八达通”卡的街市就出现在九龙地区,家庭主妇们在摊档前潇洒贴卡的神情,使得这条不起眼的新闻赢到了香港诸多媒体的垂青。 到2000年,拥有“八达通”卡的香港居民已有几百万,几乎每一个香港人都会有一张卡,有的人甚至有好几张。随着这两年内地游客“自由行”的逐渐扩大,到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越来越多,它的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到去年底已达1200万张,每天平均交易量820万次之多,交易额达到6000万港币,其中15%的交易额来自零售网点。 为警方破案立头功 现在,“八达通”卡在香港市民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了。作为有着“动感之都”美誉的香港,公共交通相当发达,但香港交通费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有鉴于此,香港地铁,巴士等公司鼓励人们多使用“八达通”卡,推出了多项优惠措施,降低车费,特别是乘坐地铁、火车,用卡消费都比用现金便宜一些,香港几大巴士公司则推出用卡转乘巴士和长途车费的优惠措施。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看似很小却隐含温情的促销手段,例如,在香港中环广场通往会展中心的大厅里,就设有一个优惠“八达通”卡的便利站,如果你当天乘坐地铁,只要在这里贴一下,就会为你车省下2元车费。这样的便利站遍布香港许多地方,怪不得总会有许多人这里驻足,随即发出“嘟”的一声响。 如果钱花完了,也不用担心找不着地方充值。在便利店、地铁车站、火车站,都有自动充值机或者进行人工充值,即使一下子找不到,没关系,它还允许你透支一次,只不过钱要从第一次购卡所付50港元押金内扣除。记住,卡内第一次存款不得少于100港元,每次充值最少50港元。如果要退卡,也可以到所买的地方退卡,卡内所剩余额及押金都会如数退还。 “八达通”卡不仅方便售卖双方,也还曾为香港警方破案立下头功。前不久,香港警方就利用它抓获了几个洗劫登山远足人士的歹徒。去年2月至11月,香港曾发生三起登山人士被抢劫的案件,轰动一时。案发后,歹徒使用受害人的“八达通”卡消费,这成为警方破案的宝贵线索。警方通过追查被害人“八达通”卡的记录,发现歹徒时常用它乘坐火车往来深圳与香港,几经努力,终于确认了歹徒的行踪和相貌,今年3月,当歹徒再度来港犯案时,被香港警察一举抓获。 成了香港电子名片 现在,小小的“八达通”卡早已成为香港的一张电子名片,声名远播。2003年夏天,香港举行国际旅游大会,主办者给每一位嘉宾准备了一包的精美礼品,但最让嘉宾钟爱的,还是一张小小的绘制有精美图案的特别“八达通”卡。 几年前,台北市长马英九到访香港,他对香港记者说,“八达通”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准备在台北推广。而新加坡早就对“八达通”卡情有独钟,2002年4月率先推出了与之相同的公交易通卡,使用相似的无接触技术,并很快扩大到零售业中,风靡一时。今年,在香港八达通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荷兰推出了铁路系统使用的无接触智能卡。 外貌普通的“八达通”卡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日渐成为人们认识香港的另一标志。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