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小镇上70多位父母,为收看一张特制的DVD节目,共同坐到一起。节目里,100多个孩子正参观北京卢沟桥遗址,之后,他们中一些人对着镜头,向千里之外的父母说一分钟心里话。

暖冬行动

  鸣谢:江淮汽车公司

暖冬日记:北川重建地址尚未最终确认

此前,建设部专家组经过20天的考察讨论,提出过一个北川异地重建的方案——在安县境内的板凳桥区域内重建北川。但当地官员告诉我,这并非最终方案。异地重建的一个主要标准是远离断裂带,在安县和北川交界地带,这样的地方并不多。因此,选择安县永安、安昌等地重建将成为可能。当地官员说,他们和外界一样,仍在听候国家的最终决定。 [全文]

暖冬日记:北川基层官员开始休假

从10月份开始,像冯翔一样的北川基层官员可以休假了。而冯翔把闲暇的时间用来思念逝去的儿子。这使我想起了董玉飞。他的死把地震中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推向前台——基层官员。当地震来临,破碎的基层政权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当军队撤离,志愿者慢慢少去,同为灾民的基层官员靠什么坚持到现在?这些一直是我想知道的。 [全文]

暖冬日记:震后半年灾区最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位于绵阳的长虹培训中心是北川中学过渡安置点,因房源有限,学校只能新建几十座活动板房。生活区和教学区一前一后,中间隔着教师办公室。


现在,北川中学要求老师密切注意学生心理动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目前学校尚未发现学生有大的心理问题,只有少数截肢的学生心理负担大一点。地震后,学校每两周安排一次心理辅导课。北川中学这样的心理干预配置,在所有灾区学校中算是最好的。但忧虑并非没有。15岁的廖廖(化名)左腿截肢,在师生面前,她表现与常人无异,但在网上,她把昵称改成了“其实自杀也是很好玩的”。


这个时候,灾区可能是最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时候。 [全文]

新浪绿丝带网友向什邡养老院捐赠棉被 活动现场

地震后,什邡灵杰幸福敬老院的老人被安排在简易过度房,被子很旧,已经11月了,有的老人还睡席子和草甸。11月8日,暖冬行动成员伙伴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来到这里,和新浪绿丝带网友一起将200床棉被捐赠给什邡的养老院。


在什邡,基金会秘书长陶明听老人们讲述了地震后的生活以及需要的帮助,并一一表示慰问。活动还得到什邡志愿者团队阳光蒲公英服务队和玉溪公安的协助。


截至目前,由新浪发起的“绿丝带”行动已经有大批企业机构、非政府机构、演艺明星和普通网友加入进来,他们将共同为灾区重建不断贡献力量。[全文]

暖冬日记:北京的特别DVD感动山村

11月6日下午2时,新浪暖冬行动采访组从绵阳出发,汽车从绵广高速金子山路口出来后,就一头扎进了群山万壑,崎岖的山路使我们行进得很缓慢......
    这一天,最开心的也许要算镇上的那些小孩子了。他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欢快地互相追赶。在老师的授意下,他们对着镜头齐喊:哥哥、姐姐,我们等你回来。[全文]

新浪2008暖冬行动在成都启动

2008年11月4日,新浪2008暖冬行动在成都启动。活动旨在深入灾区采访,传递灾后重建最新资讯,并解决部分困难家庭过冬问题。听闻此活动后,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新浪网友和合作伙伴总计捐助了200床新棉被,以及价值5万元的学生文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将随采访组发送到灾区人们手中。活动期间,采访组将分赴北川、绵阳、青川、什邡、绵竹、汶川等地。[全文]

暖冬日记:当地志愿者仍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

在四川灾区,目前仍在坚持的志愿者不在少数,人员主要来自省内。在一些重灾区,志愿者们自发进行爱心接力,以帮助灾民度过难关。不管怎样,我们知道,虽然地震已过去半年,仍有一批人不图回报,忙碌在灾区一线。或许,他们是在演绎自身的精彩,但同时也在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们。[全文]

半年之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暂停播放

北川地震遗址

地震半年后,北川县政府遗址前的水泥地缝如今都长出了玉米

那一刻

5月12日14点28分 举国震动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等全国多省市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尽快抢救伤员,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导救灾。 全文>>

5月19日14点28分 万众哀悼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各地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各城市上空鸣响。为表达哀思,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文>>

灾区寻人

李小萌寻找地震路遇老人朱元云

李小萌寻找地震路遇老人

欢迎大家留言,在线提供线索,让我们行动起来,找到那位令小萌潸然泪下的老人朱元云! 全文>>

央视温暖灾区行                    更多>>

11月7日就是2008年的立冬了,地震之后的第一个冬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1月3号到12号联合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等,共同推出大型公益节目“温暖灾区行”。

节目以全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依托,媒体记者、知名人士、志愿者等组成“送温暖小分队”,以“互动”的方式,把“温暖”送进家门,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大行动。

汶川大地震半年之际,中国网4日在成都正式启动《行走中国——望川十日》大型采访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十天,将分赴成都、北川、汶川、映秀等地,就百姓过冬安置、灾民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心理疗伤                                                           更多>>

3类人群最需要心理干预

1、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他们的普遍反应,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对不起死者,产生负罪感;2、救援人员:目睹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心疲惫;3、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 全文>>

四种方法解决普通民众灾后心理问题

第一,用心倾听他的心声。第二,可以问一点开放式的问题。第三,陪伴解决问题。第四,面对灾难,幸存者要学会原谅自己。全文>>

心理救援警惕对幸存者二次伤害

最重要的是让灾民忘掉自己不幸者的身份,而不是一遍一遍地强化这种角色。比如地震孤儿,尤其对那些已经到异地求学和安置的孩子来说,就更需要一种安安静静的生活。否则,一旦引起过多的关注,则无异于是提醒并强化他们曾经遭遇的不幸。全文>>

文化追寻

灾区复苏不可忽略文化生态重建

灾区重建不仅需要重建物质的生活形态,更要重视多民族聚居地的精神文化生态的重建。灾区有藏、羌、回等民族聚居,他们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在为这些少数民族同胞重建家园之时,要尽可能恢复他们的生活形态,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建设水泥板房。 全文>>

灾后文物修复不妨抱残守缺

漫漫中华史,在历代兵患和灾害中不知毁坏了多少古迹和文物,这是历史的代价、自然的痕迹。当初美轮美奂的圆明园虽好,如今剩下断垣残柱也能激发国人的爱国奋起之心、思古抚今之情。全文>>

带着希望向前看

恢复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辛,但毕竟,一些积极的信号和乐观的迹象正在不断宽慰着人心。各地援建灾区的人员与物资仍源源不断地去往需要的地方,来自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慈善捐赠继续保持增加的态势......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半年来围绕抗震救灾而发生的太多事情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团结互助、万众一心的一幕幕场景令我们无需讳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提升,自最高领导人至普通群众的全体中国人,在救灾中的作为和表现以及空前开放、透明的国家姿态和舆论环境使我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迅速、高效和持续的救援行动展现了中国应对巨大自然灾难的国家实力和应变能力……正是这些,使我们对挺过灾难、恢复家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5·12”汶川大地震过去近半年的今天,让我们怀着沉痛向后转———那里通往7万同胞的墓碑;接着,让我们带着希望向前看———那里通往一个更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