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在日本最严重的地震后,最想知道妻子是否安全
9级强震对地震大国的日本来说,也是从未经历过的
介绍他亲身经历的震情和救援最新进展
对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发展及影响给出科学的解释
日本人常备不懈的防灾意识以及各种非常到位的防灾救灾措施,值得学习与借鉴。面对此次特大地震及海啸,日本社会能够有条不紊地紧急应对,不能不说这与日本不断追求防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种种方式持久强化民众防灾意识有着密切关系。
日本家庭的应急包
小朋友的防护帽
学校充当避难所
免费震灾信息服务
媒体实时播报帮助寻人
记者亲历日本民众抗震素质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正常状态
地震时
损坏的反应堆
最坏的情况
日本的核事故是否会影响到周边国家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有关国家已经开始严密监视日本核电事故的进展情况。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反应堆里的高温和高压被冷却下来了,相关反应堆会永久报废,但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泄露事故,这对周边国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二是反应堆发生爆炸,保护壳破裂,放射性物质流出反应堆进入周围地区、海域以及空气中。
日本核危机已远远地超出日本一个国家,而演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安全事件。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江永表示,如果日本没有这场天灾大地震,那么日本政坛可能就会发生“地震”。就震后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抗灾救灾。日本现已成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紧急救援中心,全力应灾。
刘江永认为,很有可能日本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日本自卫队也会参与救灾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反对党定会谨慎言行,放松对于菅直人的紧逼。否则,即使果真如愿提前进行大选,日本的反对党也不会赢得民心。[详细]
刘江永强调,这场大地震对于菅直人也是挑战。虽然菅直人已在震后多次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政府将尽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减少损失。但他没有处理大规模天灾的经验,因此一旦抗灾赈灾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或人为失误,那么在日本未来大选中,这必将成为反对党攻击菅直人的利器。
新加坡行动经济学分析家戴维科根表示,尽管以往在发生灾难时日元仍是较为安全的货币,但是现在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抛出日元,转而选择美元。短期来看,这次地震可能会使日本全国GDP降低1%。长期来看,由重建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会使经济恢复,这或许需要12个月。
受到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影响,亚洲区内股市11日全线下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04%,香港恒生指数当日盘中跌幅一度逾2%,最多跌509点,收市时跌1.55%。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避险资金回流日本国内,对日圆形成强劲支持,纽约汇市11日午盘,美元兑日圆暴跌,跌破82.00,并刷新日内新低81.76。
受日本8.9级地震影响,日本多家炼油厂关闭,原油期货大幅下挫,一度跌破每桶100美元。有分析师表示,交易商们正在等待此次灾害的进一步动向,谨慎的情绪主宰了市场。
包括丰田和索尼在内的不少日本企业厂区和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宣布部分厂区停止营运。
日本群岛地质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稳定性。首先是因为日本群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日本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因此,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
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位于筑波科技城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
为及时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日本不断完善相关法律。1978年12月开始实施《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9年6月,总理大臣指定静冈县及其相邻地区167个市町村为“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发生后,为了健全地震调查研究体制,同年7月开始实施《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
不回避预计死亡人数的地震损失精确化,有利于官方和民众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抗震救灾预案。
日本城市公园的特点是整体数量多、单个面积小,人们可以就近紧急避难。日本城市在建设公园立项时,就考虑到地震时作为避难场所。如果是数日或长期的室内场所,受灾民众就去附近学校、市民会馆或体育馆等。
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社会各界都要举行防灾知识讲座、防灾演习、防灾新产品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行各业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日本商店大都销售“常备灾害应急物品袋”,袋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便携马桶等。
关东大地震
神户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142807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西部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6437人死亡或失踪。
2004年10月23日,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
2007年7月16日,新潟海岸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9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详细]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震前动物有前兆、骡马发惊不进圈……发现异常要报告,群策群防很重要;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居平房,不宜跑,靠墙边,先卧倒,往外跑,不安全。”为应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经常地震的地区社区都应该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志愿者队伍。
不要乘坐电梯逃离高楼,也不要跳楼逃生,而应走安全通道。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不要惊慌和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和呼吸畅通,设法用石块、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
发现地震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方法,要清除掉患者口鼻腔中的污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转交给专业医疗人员。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6度有轻微损坏,7度以上为破坏性地震,9度以上房屋严重破坏以至倒塌,并有地表自然环境的破坏,11度以上为毁灭性地震。这里是对没有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而言。对于考虑了抗震设防的建筑就不一样。
英国《卫报》
英国《苏格兰人报》
英国《每日邮报》
英国《每日电讯报》
英国《伦敦标准晚报》
英国《独立报》
法国《世界报》
法国《费加罗报》
俄罗斯《生意人报》
德国《每日镜报》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