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政府法等基本法。以议会实行一院制,由120名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规定,新一届议会选举在上一届议会结束时,即第4年犹太教历8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举行。
以色列议会内党派林立。自1977年以来,以两大政党利库德集团与工党每次选举均难以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因而无论哪一政党执政,它都不得不与一些小党派联合组阁,使小党派在联合政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加强总理的权威和政府的稳定性,1992年以色列曾修改基本法,规定总理选举和议会选举分别举行,总理由全民直选。这一制度从1996年5月大选开始实施。然而,由于头两届总理直选的结果事与愿违,它使议会内小党派的地位得到增强。2001年3月7日,以议会通过一项基本法修正案恢复议会选举制度,议会最大政党的领导人组阁成功后自然成为总理。 |
|
|
|
|
|
3月28日,以色列大选正式拉开序幕,此次大选参加竞选的政党共有31个,有力角逐者由过去的利库德党、工党两个政党变为利库德党、工党、前进党三大党派。 |
1968年1月,巴勒斯坦工人党(马帕伊)、劳工联盟和以色列工人党(拉菲)合并成以色列工党。长期以来, 工党在以巴问题上立场温和、务实,被誉为鸽派。目前工党的掌门人是佩雷茨. |
|
2005年11月,沙龙毅然退出他参与创立的执政的利库德集团,自组新党出战今年3月的大选,在利库德的右翼及工党的左翼之间,选择了“前进”。沙龙新组的前进党首次在以色列政坛开拓走中间路线的第三阵营,强调振兴经济及与巴勒斯坦和谈,借此脱离利库德集团右翼势力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诸多掣肘。 |
|
利库德集团是以色列右翼政党,成立于1973年9月,主要由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人民党等“自由”党派联合组成,故又称全国自由联盟。利库德集团长期以来以强硬著称,一直主张“以安全换和平”。利库德集团因为沙龙倡导实施的单边行动计划而产生严重分歧。面对利库德集团内部难以弥合的分歧,沙龙最终作出退党决定。 |
|
|
|